
中華隊在世界12棒球賽以7:0擊敗南韓隊,中華棒協理事長辜仲諒現場見證,賽後也到休息室為球員打氣,並立刻宣布頒發「立即獎」,教練團、球員每人可得10萬元獎金。
中華隊第一次在一級國際賽完封南韓,也順利保住爭取東京奧運門票的機會,辜仲諒在現場為中華隊加油,看到中華隊的好表現,立刻自掏腰包頒發獎金,中華隊共有28名球員,加上9人教練團,合計送出370萬元獎金。
辜仲諒今年見證不少次各層級中華隊奪冠場面,今年亞錦賽睽違18年再度奪冠後,也在慶功宴上宣布加碼,每人除可領到的60萬國光獎金外,另補上40萬,湊齊百萬獎金,U18世界盃中華隊奪冠時,也加碼頒發200萬元。
新聞引用至:https://udn.com/news/story/7001/4161264
為何職業球團要賺錢?
職業球團在大企業底下也是其中一間子公司,大部分大企業底下的子公司都是盈虧自負,也就是說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財務自主對於子公司而言是相當重要,若子公司不斷的虧損成為錢坑那就成為集團開刀的對象,而職棒也不是如此嗎?
現在經營一個職棒隊光團隊薪資一年就破億,還不包含球場租金和硬體維護、器材、隊職員食宿交通、其他雜支等開銷,如果這樣初略估算一年經營職棒就得掏出將近2億出來甚至超過2億,這樣的資金已經可以養活很多中小企業和家庭,若職棒球團沒辦法把這將近2億的成本賺回來就成為了虧損,攤開財務報表,沒有母企業奧援的職棒隊財務赤字是十分難看,這也是為什麼市場會傳聞統一黃金女婿羅智先上台後會想開刀統一獅的原因,因為統一球團對整個集團營運而言根本是錢坑,說廣告效果也不如找個明星拍電視廣告來得好,但會維持職棒隊經營完全就是配合政府政策,也不想讓自己成為中華職棒垮台的千古罪人,還好統一集團獲利穩定毋須煩惱除掉統一獅這個錢坑的問題。
所以,職業球團必須要有財務自主盈虧自負的能力,降低母企業的負擔,賺多少錢給多少薪水,現在看來會給高薪的球隊都是在打腫臉充胖子,明明球隊虧損嚴重也要拿母企業的錢讓球員領更多薪水,製造球團(企業)很照顧球員的形象。
為何美國職棒的紐約洋基和日本職棒的讀賣巨人可以給這麼高的薪水又賺錢?
最主要還是球隊的吸金能力夠錢賺得多才能花得起更多錢請明星球員加盟,有了明星球員才能吸引更多球迷再賺更多的錢,這是一種商業的操作手法,屬於他們自己的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這幾年洋基和巨人都是有盈餘的也就是說球隊賺錢才能給球員更好的待遇。
為何興農牛最後被迫轉賣?
興農牛的收入基本上是無法支撐整個興農球團開銷,在台灣經營職棒幾乎都是如此,所以得跟母企業要錢,長期下來這些虧損已經造成整個興農企業在財務上不小的負擔,經營17年來總計虧損20億,這不但是很大的負擔更是興農集團底下最大的錢坑,最後也只能拋售。
想體驗更多不一樣的遊戲趕快下載APP
加入金老爺官方號:@897jetjg